疫情改寫美甲行業:營收驟降70%,散店艱難求生
21-04-02 本站
零售業務的發展,會進一步影響行業格局的變化。散店缺乏規模優勢和品牌力,在面對產品方和消費市場時,都處于劣勢,因此很難適應新的行業趨勢。
未來只有能提供更專業的服務的美甲店才有機會生存,而美甲作品的價值也開始走向創意化。
春節前,王艷的美甲店生意火爆,每天都要忙到凌晨。她計劃在春節期間好好休息一下,但沒想到這一休息就是2個多月——截止3月底,她的店還未開門營業。
家人希望王艷把店轉讓出去,但她還沒拿定主意——好不容易干出點成績,關了門又去干什么呢?
難熬的不光是小店,連鎖品牌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。
2019年在廣州、武漢兩區新開6家直營店,完成了品牌升級和服務升級后,天天美甲依然非常警惕。在年會上,聯合創始人任皓表示,天天美甲在2020年的目標只有兩個字:活著。
然而1月底爆發的疫情成為了讓整個美業進入寒冬的黑天鵝事件,讓活著成了眾多公司的年度目標。
任皓告訴美業新緯度,天天美甲廣州地區的門店都已陸續復工,但營收只有去年同期的30%左右。武漢門店的復工還需要繼續延后。
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門店,美甲生意都遭遇了重創。疫情改變的不僅僅是預約、一客一換一消毒等服務方式,更改變了消費市場的信心和認知。
利用五六年時間崛起的千億產業,正在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。
01
指甲蓋上崛起的千億產業
2014年,中國的美甲市場規模為580億,在上門美甲的推動下,美甲市場以30%的增速迅速發展,到2017年,中國美甲市場的規模已達1200億元。
O2O時代過去了,雖然上門美甲已不復當年盛景,但其借助移動互聯網,完成了美甲的市場教育。因此上門美甲遇冷后,美甲行業依然能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,繼續實現增長。
美甲產業鏈上有美甲服務、美甲產品、美甲培訓三個版塊。
美甲服務
在歐美市場,由于人力成本高,導致美甲服務較為昂貴。在美國,做一次普通的美甲需要60美金左右。因此,美國人更傾向于購買美甲產品,進行DIY。
與歐美市場不同,由于中國的人力成本較低,再加上O2O的助推,中國美甲行業的發展重心是美甲服務。
悅指間、進巍美甲、劉娟美甲、愛睫物語等美甲品牌都已經在不同城市劃定了地盤,共同組建了超過1000億元的市場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美甲的頻次較低,越來越多的美甲門店開始嫁接美睫、手足護理、化妝、半永久等美業服務,逐步向綜合化的美業服務機構轉型。
美甲產品
與美甲服務業態不同,美甲產品的競爭主要集中于線上。2017年,美甲產品的線上交易額增長超過了133%。
各種品牌和造型的甲油、甲膠、指甲貼、燈具等產品通過電商渠道來到女性手中,滿足了女性自己動手、快速變美的美甲需求。
美甲培訓
幾年前,上門美甲極其火爆,在平臺的補貼下,月入數萬元的美甲師不在少數。在自媒體平臺的渲染下,美甲師成為眾多年輕女性的目標職業。
美甲培訓這門生意也就此起步。據了解,目前國內市場有超過1萬家美甲培訓機構,但是具備專業性和權威性的機構卻是鳳毛麟角。
在市場日趨成熟后,有機構認為,2017年~2022年,美甲行業會保持20%的增速。
市場被看好,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美甲行業,2017年,美甲店的新開店率為36%。消費市場的潛力同樣有待挖掘,在歐美國家,超過60%的女性有美甲習慣,這一數字在中國僅有20%左右。
02
疫情之前,美甲行業已面臨多重考驗
受疫情影響,2020年整個美業都呈現出低迷的發展態勢,很多美業門店至今都無法正常營業。面對房租和人員成本,美業門店在無法取得收入的時候,只能選擇節流。
那些原本以店中店的形式,嫁接在美容院的美甲團隊將面臨巨大考驗,他們無法有效地引流,如果不能與美容院一起承擔房租的話,很可能被美容院掃地出門。
而專門的美甲店則因為生意的冷淡,最終被成本壓死,選擇關店。
2020年,要想實現20%的增速,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。實際上,疫情只是導火索,美甲行業發展至今,產業鏈條上已經出現了阻礙發展的問題。
美甲服務存在的問題:市場分散,難以形成超級品牌
美甲服務主導著中國美甲市場的發展,已經形成了足夠大的市場蛋糕。問題在于,美甲服務市場高度分散,單店業態占據了90%以上的市場份額,至今沒有一個品牌的市場份額占比超過1%。
美甲行業之所以難以形成超級品牌,原因有二:
1. 行業本身
美甲服務是嚴重依賴于美甲師自身的審美和手藝的,服務本身難以實現標準化。當一個美甲師得到足夠多的顧客認可后,開店創業多半是她的選擇。因此,美甲品牌長期陷入“培養人才——人才流失——培養人才——”的惡心循環中。
不能穩定產出批量化的服務人才,品牌就注定難以獲得成長。
2. 品牌問題
盡管有不少美甲連鎖品牌,但由于服務不能標準化,所以這些品牌在擴張的過程中,只能選擇開放加盟。
以進巍美甲為例,該品牌在全國擁有近900家門店,但是直營店只有3家。進巍美甲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費,輸出技術和培訓,后期則完全由門店自主經營。
盡管用的是同一個品牌,但門店之間的財務系統完全是分離的。美甲行業的連鎖品牌無法集中力量,依然是散亂狀態。
美甲產品存在的問題:市場蛋糕小,且以海外產品為主
美甲產品的市場規模約為180億元,國內有成百上千個品牌在搶食這塊蛋糕,但是他們并不占優勢。
由于美甲產品的生產和環保資質較難獲取,因此自主品牌中存在大量不達標和違規生產的產品。自主品牌不停地更新換代,受用戶認可的始終是歐美及日韓產品。
美甲培訓的問題:無法批量化培養頂尖人才
目前的美甲培訓的確為行業輸送了很多從業者,但是行業依然缺乏審美和技藝都出眾的美甲師。因此真正改變行業的人才是那批已有經驗的、受市場認可的美甲師,而非美甲培訓輸出的入門級美甲師。
三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形成了這樣一種循環:頂尖美甲師稀少,人才流動頻繁,導致美甲店的服務品質參差不齊,無法專心打造品牌,而長期的低價競爭,導致美甲產品對消費市場的吸引力降低,無法獲得增長。
在這些問題的疊加下,美甲行業已經來到了變革的關口,而今年發生的疫情成為了催化劑,它將快速改變產業格局和生存法則。
03
美甲行業將發生兩大變革
受疫情影響,全球經濟呈現出下滑趨勢,嚴重影響了消費市場的消費力和消費信心。
美國社會調查發現,出于無人明白的原因,口紅這個指標不再起作用,而指甲油的銷量能更清晰地反映經濟狀況——在經濟下滑期,指甲油消費卻開始上升。
盡管中美市場有差異,但是在今年2~3月,自己動手美甲是用戶不得不作出的選擇。
微博上發起“宅家美甲大賽”,用戶紛紛曬出作品,不少人感嘆“又好玩又能打發時間”。
門店無法進入正常營業狀態,消費市場遭受打擊。這種局面或許引發美甲行業的兩大變化:
變化1:美甲產品零售迎來增長
任皓認為,隨著疫情在全球范圍的蔓延,美甲門店的到店率持續走低,美甲產品零售很可能迎來大幅增長。
天天美甲此前只在店內做產品零售,零售業務占比不足10%,而今年開始重點布局線上零售。通過爆款產品、會員積分等玩法培養用戶的零售習慣。
零售業務的發展,會進一步影響行業格局的變化。散店缺乏規模優勢和品牌力,在面對產品方和消費市場時,都處于劣勢,因此很難適應新的行業趨勢。而連鎖品牌可以利用規模優勢,獲得議價權、產品定制等能力,提升產品零售占比,來彌補到店率下降造成的損失。
變化2:散店遭遇多重打擊,行業進一步走向專業化和品牌化
在失去了零售業務的增長機會后,散店還要面臨美甲機器人等新事物的競爭。盡管任皓認為,美甲是一項專業的服務,而美甲機器人只能提供技術,難以對行業本身帶來沖擊。但對于散店來說,他們的目標客群就是更注重性價比、追求新潮的95后、00后,與美甲機器人的目標客群一致。
2019年冬天,在成都新開的一家串串店里,食客們的目光都被一臺電腦大小的設備吸引了。這款叫做“美甲彩繪機”的設備正在緊張地工作——顧客把手伸進一個盒子,再在屏幕上選擇想要的花紋。不到1分鐘時間,美甲就做完了。與美甲師相比,這款設備的涂繪位置更精準,提供的色彩和造型更豐富,作業時間也大大縮短了。
這款名為“美甲涂涂”的應用目前正在接觸美容美發、影樓、餐廳等場景,希望用免費美甲為線下商家引流。據了解,公司計劃于2020年推出To C的美甲設備,售價在千元以內,讓美甲愛好者輕松實現日拋美甲。
另外,海底撈等餐飲門店為了引流和提供增值服務,開始為顧客提供免費美甲服務,這無疑也搶走了一部分散店的客流。
免費的美甲服務正在進入線下實體店,能滿足大多數女性的美甲需求。但是手工美甲并不會被完全替代,因為隨著消費觀點和意識的進步,一部分顧客把美甲視為休閑方式,他們不只是需要美甲,還有與美甲師交流的需求,在美甲店放松的需求。
正因為如此,未來只有能提供更專業的服務的美甲店才有機會生存,而美甲作品的價值也開始走向創意化。
對于今年行業的發展走向,任皓坦言:“挺悲觀的。”疫情已經在全球蔓延,受影響的行業和群體數不勝數,美甲從業者唯有提升自己的技術和服務,艱難求生。
編者按: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:美業新緯度(ID:meiyexinweidu),作者:周至
備案號:粵ICP備15095462號